立秋时节蝉鸣噪 暑气未消秋声起
8月7日,汾河两岸绿树成荫,飞鸟翱翔,游人泛舟河上听蝉鸣。 郭苑甫 摄
“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”立秋时节,太原暑气仍旧无处不在,蝉鸣也是声声不竭。公园广场、街头巷尾,此起彼伏的“知了,知了”仿佛成了城市的背景音效。
蝉鸣声声无处不在
近段时间,记者有意识地在城市各处“听声辨位”:万柏林区千峰南路和平公园东门附近、文兴路山西博物院、山西自然博物馆对面;迎泽区迎泽公园、文瀛公园水域附近,双塔西街滨河东路口附近;杏花岭区龙潭公园东门周遭,漪汾桥东太原市青年宫及青年宫演艺中心……还有滨河东西路、滨河自行车道两边,凡树木茂密、浓荫如盖处,蝉鸣声声不竭、悠长嘹亮。尤其中午、下午,“声”势更是惊人,颇有掀翻屋顶的架势。
记者就此询问市园林植保站高级工程师张志梅,她表示,一般来说,蝉的“大小年”会有一个周期性的变化。北方较多的是黑蚱蝉,其幼虫在地下蛰伏3到7年,最终在特定年份羽化。如果不同生长周期的蝉一起羽化,就会导致蝉的数量增多、声音变大,形成所谓的“大年”。不少人觉得,今年我市的蝉鸣声就挺大,“知了,知了”,叫得特别起劲。
蝉鸣能超过80分贝
“掀翻屋顶”“特别起劲”都是人们的感觉,属于非量化指标。那么,蝉鸣究竟多大声呢?
记者询问了太原动物园工作人员,他们介绍说,蝉主要是用它的鼓膜发音器来发声,肌肉牵引一个非常薄的膜,通过肌肉的反复收缩,鼓膜就会产生振动,就跟敲鼓一样,由于其频率非常适合在空气中传播,所以声波传得非常远。
人们听到的蝉鸣主要来自雄蝉,它们通过鸣叫来传递求偶信号,吸引雌性。不同种类的蝉鸣各有特点,可以避免杂交。高温时段,蝉的肌肉活动效率更高,蝉鸣也就更响亮。据了解,以北方常见的黑蚱蝉为例,其声音能达到七八十分贝,甚至更高。对比太原市噪音扰民标准,即便是“最大尺度”的四类区标准,包括高速公路、城市主干道、铁路干线等,执行标准为白天≤70分贝,夜间≤55分贝或60分贝。由此可见,蝉鸣妥妥当得起“噪音”二字。
蝉生短暂多多包涵
蝉鸣虽聒噪,但如果告诉你,蝉要经历数年的等待和蜕化,才能尽情“歌唱”半月二十天,你是不是能宽容一些呢?
据了解,蝉的一生要经历卵、若虫、成虫三个阶段,若虫通常会在土中待上几年甚至十几年。盛夏时节钻出土表,爬到树上,然后蜕皮羽化,成为拥有透明翅膀和嘹亮歌喉的成虫。蝉成虫的寿命一般只有二十来天,过了七八月份,基本就没有蝉了。另外,由于蝉对树木的影响不大,所以市园林部门一般不干预它们的“演唱会”。
从另一方面看,蝉被喻为“环境检测员”,蝉多声响大,侧面也反映了我市绿化率越来越高,生态越来越好。记者 刘晓亮
来源:太原晚报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