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州一公园将投放6000尾“灭蚊鱼”
7月28日,记者从广州市人民公园管理中心获悉,为防控基孔肯雅热,该中心已购买1000尾“灭蚊鱼”,并于7月27日下午投至广州兰圃园区水体、溪流等区域。
园方介绍,利用“灭蚊鱼”捕食蚊子幼虫的习性,可辅助控制水体中蚊虫孳生。管理中心计划继续投放5000尾“灭蚊鱼”,定期监测投放“灭蚊鱼”后水体中蚊虫幼虫密度及“灭蚊鱼”存活状态,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补充投放,形成生态防蚊的长效机制。
知多D:“灭蚊鱼”不是“食蚊鱼”
“养鱼防蚊”是一种蚊虫生物防治方式,鱼类中不乏食蚊“能手”。资料显示,全世界可以吞食蚊子幼虫的鱼类不下100种。
佛山市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张华斌介绍,人工湖相对封闭,水体流动性不强,鱼苗以蚊卵和蚊子幼虫为食,有助于消灭水体中的蚊卵和蚊子幼虫。
“不过需要注意,有一种鱼叫‘食蚊鱼’,跟我们投放的鱼不是同一个物种,坚决不能投放在水体中。”张华斌说。
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资料显示,“食蚊鱼”是原产于墨西哥和美国的一种小型鱼类,可以捕食蚊子幼虫,控制蚊子的数量和疟疾的传播,但性情凶猛、繁殖力强,造成与其侵入水域生态位相似的鱼类濒临灭绝,对入侵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带来极大威胁,已成为全球危害最为严重的100种入侵物种之一。
来源:综合新快报(记者:王彤)、新华社
编辑:赵静明 校对:任倩妮
版权声明:如无特殊标注,文章均为本站原创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评论